让观众成为探索者,让藏品“活”起来
1.点击标题下面的蓝字【伏羲云】
2.点击页面右上角“…”
3.点击“设为星标”
观众走到哪里就自动讲解哪里——在一台外形酷似手持游戏机的智慧导览机的引领下,观众通过AR扫描可以了解更多有趣的知识、参与互动游戏,在打卡点还能召唤出国宝“犀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于今年推出的“数说犀尊”展览,以一物一展的形式,从出土经历、功能特点、铸造和装饰工艺、造型美学等方面对这件国宝进行全方位解读,并突破常规展陈手段,综合运用高清三维扫描、超高清显示、人工智能、红外感应、AOA定位、增强现实、环境监测等技术,通过数字手段直观呈现“犀尊”高清细节和相关学术成果,使观众从单纯的参观者转变为探索者和参与者,从视、听、触、互动思考等多维度深入了解犀尊所承载的文化价值。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要求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统筹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
为深入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中国国家博物馆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通过《基于云端融合的博物馆智慧服务体系创新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按照透彻感知、泛在互联、智慧融合、自主学习、迭代提升的技术路线,着力推进智慧国博建设。
“202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率先建成了博物馆综合运行工作平台,实现了博物馆关键要素从物理空间到数字空间的映射。”中国国家博物馆数据管理与分析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李华飙表示,综合运行平台可以围绕实时位置、热力信息、参观轨迹、热门展项、环境指标5个方面,实现对人、物、环境等展厅运营要素数据的感知、分析和智慧融合,为实现博物馆动态运维、保障藏品安全、优化观展环境、提升展览体验等提供有力的数据参考。
中国国家博物馆每年要接待入馆观众近千万人次,如何让观众更加快捷地进入博物馆,准确了解观众的参观需求,使观众在有限的参观时间内收获更多,不断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不断探索的方向。
“像‘五一’、暑期和‘十一’等假期人流量较大的时候,智慧博物馆建设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极大帮助。”李华彪介绍,首先,中国国家博物馆在线预约系统通过技术手段为观众提供了多端便捷的预约服务,有效杜绝了黄牛占票现象,智能控制客流量,实现人员实时分流,大大提升了游客参观的便利度。此外,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观众画像及智能分发服务,为观众推送个性化的展览信息,基于高精度的室内定位技术为观众进行参观路线规划及导览服务,在展厅内通过AR、VR技术提供互动服务。
与传统的博物馆服务相比较,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智慧服务体系更具人性化特点,进一步挖掘和满足了观众的不同需求,尽可能地发挥博物馆在藏品展示、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功能,为观众提供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全方位服务。
基于各项先进的技术手段,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智慧服务体系已初步搭建完成。目前,所有技术都已应用在“数说犀尊”展厅和“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观众通过互动导览设备,可以实现在两个展厅的各展项间互动,提升内容获取效率,使观众成为展览中的一部分。
博物馆智慧服务体系建设在拉近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方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李华彪希望,通过既有娱乐性又有知识性的互动方式,能让观众沉浸在展厅,用更长的时间去体验、思考,获取更多知识。
作者:刘源隆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4年03月01日 第02版
END
星标【伏羲云】,不错过每一篇精彩。
体验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请下载伏羲云客户端👇